九凤山形似丹凤,又名凤凰山。此山危峰耸立,怪柏苍松,花鸟芬奇,祥云紫雾,气象万千。在九凤山的山腰葱郁茂密的松林中有被称为“华北第一险洞”的白马仙洞,洞深五百余米,洞内套洞,景中生景,深而险、险而奇。三仙洞、珍珠山、通天柱、水帘洞、白龙池、棋子山、天然造型,琳琅满目。
九凤山白马仙洞的第二大特点是其独有的地质地貌特色。下到了历代古人(当然包括石敬瑭在内)求神祈雨的地方,亦即被世人称作“四十亩放马滩”的洞底大厅之中。这个洞底大厅经过近期开发过程中的实地测量,其南北长度只有80余米,东西宽约40余米,平均高度则在20米以上。也就是说,整个“四十亩放马滩”的面积应该是在3200平方米以上,而其空间则足有64000立方米左右。
据知,千余年前石敬瑭的祈雨处,即设在这个巨大的地下厅堂的西北后部位置。连同洞底厅堂的长度在内,整个白马仙洞的洞体并不算很长,约计400余米。但就在这样一个长度中,其洞口到洞底的高低落差却达到了约168米左右。游客入洞,一进一出,就像是在地面上先下一座高山然后再攀登一座高山一样,一路上真是险象环生,其惊无穷,同时又其乐无穷。与其它的许多石灰岩岩溶洞穴不同,白马仙洞的自然形成过程主要来自于地壳表层的岩体裂隙作用,同时洞中也有岩溶景观(如石笋、钟乳、石花、石瀑等)出现,只是不如纯岩溶结构洞穴中岩溶景观的发育那么典型罢了。
但是,如果从裂隙洞角度来看白马仙洞,无论是讲其单位裂隙的长度或者是其深度,它都是十分典型和罕见的。近期有专业地质工作者对白马仙洞作了专门考察,经初步勘测认为,白马仙洞裂隙体的形成时间,大约是在4亿5千万年以前的寒武纪时期。正在开发的白马仙洞中,仍然沿用了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景点名称。例如青龙头、飞燕石、卧仙坡、布袋岭、堵心石、棋盘山、翻身涧、黑龙池和白马池等等。其中所谓黑龙池与白龙池,实际上就是经过数亿年岩溶结晶过程而形成的两挂巨型石瀑,一挂颜色发白,一挂则发黑,石瀑下过去均有积水之潭,故得斯名。
特别声明: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冠冕峰背天池一侧主要为白色的浮石。远眺之四季皆白,雪石难辩;向天池一侧,有很多终年不化的积雪。复至夏令,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雪光皑皑。下有蔚蓝色的天池衬托,别具风趣。
2025-08-239阅读卧虎峰位于天池南偏西,海拔2566米,为中朝界峰。据《长白山江岗志略》,“临池多虎踪,人不易行。峰后起一小岗,积雪累年不消”,故名卧虎峰。
2025-08-239阅读长白山西南侧有座海拔2543米的山峰,岩石裸露,形状如梯。此峰北距玉柱峰1.5公里,由天池边至此峰顶400米,峰顶流淌出梯子河瀑布。山头终年云雾缭绕,即使是晴天也看不清峰顶的轮廓。传说此峰直通天宫,是天庭和人间相连的天梯,因此叫梯云峰。
2025-08-222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