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脉在地质构造上也是一个复背斜,其成因同样主要与中元古代以来发生的各次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褶皱隆起、断块上升、断陷下降,以及地壳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发生多次间歇性大幅度抬升有关。
武陵山脉,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和贵州省的东北部,走向为北北东,斜贯近500千米,宽43—140千米,整个山体呈向北西凸出的弧形弯曲。武陵山脉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武陵山片区包括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个省市的71个县(区)。主峰为梵净山,海拔2572米。
武陵山脉在地质构造上也是一个复背斜,其成因同样主要与中元古代以来发生的各次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褶皱隆起、断块上升、断陷下降,以及地壳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发生多次间歇性大幅度抬升有关。武陵山脉山体较高,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30余座。山体大致是北西侧高耸,向南东逐渐降低。
武陵山脉北支由来凤、龙山入湖南北境的有历山、桂英山、青龙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红溪山、朝天山、真龙山、白云山;南支介于澧水与沅水之间,有石柱山、天平山、羊峰山、天门山、软山以及慈利县南的大龙山、天台山。逶迤伸展于湘西北及湘渝﹑湘鄂、湘黔边境,止于洞庭湖西缘。
武陵山脉山体较高,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30余座。山体大致是北西侧高耸,向南东逐渐降低。
在湘西北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山体高耸,海拔在800-1200米之间,东南为低山丘陵,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并有雪峰山为屏障。
武陵山区河流纵横,交织如网,自古有着舟楫之利。武陵山脉孕育了沅江、澧水、清江、西水、乌江等长江支流。
特别声明: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北东走向,南北长2.3公里,东西宽1.2公里。主峰莲花峰,海拔169米。山体由细粒花岗岩构成,山坡陡峻,岩石裸露,经风化侵蚀,大小岩块滚落坡面,形成倒石地貌。
2025-08-2754阅读南朝梁代建有慧聚寺,极具规模,据称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清康熙帝南巡游此,题有“鸢飞鱼跃”一语。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辟为公园,因山形似马鞍,故名“马鞍山公园”;民国25年(1936年)为纪念顾炎武先生,更名“亭林公园”。
2025-08-2772阅读北部山腰治平寺,寺前有直径一丈八尺的越公井,井上有冽泉亭。山上楞伽寺。东南为丁家山,北为宝积山,又北为吴王郊台。东北即三面临水的茶磨屿(茶磨山),相传吴王曾在此射箭比武,故亦称射台。
2025-08-277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