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大山,位于广西的西部,属桂西南山地勾漏山系,东起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贵台镇,西至中越边境,分布于钦州、防城、上思和宁明等地。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长100多公里,宽30-40公里,总面积达2600平方公里,为广西最南端的山脉。
十万大山,东起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贵台,西至中越边境,分布于钦州、防城、上思和宁明等地。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长100多公里,宽30-40公里,总面积达2600平方公里,为广西最南的山脉。
钦州市境内,十万大山余脉在其西北部。山脉由西南防城各族自治县逶迤而来,在境内绵亘20余公里,重峦迭嶂,俨若长城,构成与上思、邕宁两县的天然分界线。山脉从西向北再折向东伸展,迂回于大直、贵台、大寺西北,形成“S”形中山地带。
防城港市防城区(原防城县),十万大山和东山,在防城的北部和西北部,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起平旺乡,西南经板八、峝中延伸入越南,县境内长达130多公里,是防城县与上思、宁明两县的分水岭,为县北部屏障。山脊平均高度海拔1000米左右,一般坡度35°~45°之间。峰峦叠翠,雄伟挺拔,古木参天,峭壁悬崖,洞府隐没其间,珍禽异兽,奇花名药繁多。山内,流水潺潺,清风拂面,沁人肺腑。山上,气候异常,时而云雾缭绕,林木昏暗,细雨霏霏;时而云散天晴,霞光万道,层林如洗,百鸟欢唱。这里既是游览胜地,也是军事要地。
上思县境,十万大山在的东南部,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由三迭系砂岩、砾岩组成。十万大山北麓,在上思境内长约90公里,东窄西宽。东段山脊狭长,平均海拔687米,其中大龙山最高,海拔995米,山峰呈锯齿状,坡度在45~55度之间;中段山脊平均海拔1194米,坡度50~60度,个别山峰60度以上。西段间存小型的山间盆地,纵谷发育,山脊平均海拔1082米,坡度50~60度,部分山峰60~70度。土壤主要为紫红色土、黄壤和赤红壤,表土层较深,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山谷多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红椎、苦梓、黄樟、五节芒、箭竹和矮生芒竹群丛占优势,其中1000米以上山顶只长矮生芒竹、龙须草和黄草。松树多生长在800米以下的山坡。十万大山在军事上易守难攻,便于掩蔽和转移,为险要之地。
宁明县境,十万大山的余脉从本县境东南走向西部,横亘南部全境,绵延50余公里,海拔600米以上的大山共201座:
扶绥县南部,十万大山伸入广西形成余脉四方岭,呈东西向伸展。
灵山县西北部,十万大山余脉延伸入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
特别声明: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城之西,丛山中耸立着独立一峰,叫鸣凤山。如凤之将啸,是袁中道对鸣凤山的形容。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年间的鸣凤山道观,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其间几经扩建与修葺,到清咸丰年间,庙宇达到鼎盛时期,与武当山全真派一脉相传,遥相呼应,武当远,鸣凤险"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
2025-04-2571阅读大罗山位于现温州市区的东南部,由四景一水网构成,它们分别是:仙岩景区、瑶溪景区、天柱寺景区、茶山景区和三垟湿地。根据温州市总体规划,大罗山将是温州市未来的“绿心”和“绿楔”,温州市区将环大罗山发展。
2025-04-2587阅读在山上有两块巨石,看起来像两扇蚶贝,山也就是因为这个而的名。这座山的形状奇特,远远望去,云雾缭绕,峰峦隐约,犹为壮观,在这个景区也是很多的,比如天云洞、恒山草堂、鲎尾寨半山坡遗址、滴水岩、林氏英田宗祠与文昌书社等等多个景点可以让大家浏览,这是一处有很多景点的景区。
2025-04-248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