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境内,十万大山余脉在其西北部。山脉由西南防城各族自治县逶迤而来,在境内绵亘20余千米,重峦迭嶂,俨若长城,构成与上思、邕宁两县的天然分界线。山脉从西向北再折向东伸展,迂回于大直、贵台、大寺西北,形成“S”形中山地带。
十万大山,东起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贵台,西至中越边境,分布于钦州、防城、上思和宁明等地。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长100多公里,宽30-40公里,总面积达2600平方公里,为广西最南的山脉。
钦州市境内,十万大山余脉在其西北部。山脉由西南防城各族自治县逶迤而来,在境内绵亘20余公里,重峦迭嶂,俨若长城,构成与上思、邕宁两县的天然分界线。山脉从西向北再折向东伸展,迂回于大直、贵台、大寺西北,形成“S”形中山地带。
防城港市防城区(原防城县),十万大山和东山,在防城的北部和西北部,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起平旺乡,西南经板八、峝中延伸入越南,县境内长达130多公里,是防城县与上思、宁明两县的分水岭,为县北部屏障。山脊平均高度海拔1000米左右,一般坡度35°-45°之间。峰峦叠翠,雄伟挺拔,古木参天,峭壁悬崖,洞府隐没其间,珍禽异兽,奇花名药繁多。山内,流水潺潺,清风拂面,沁人肺腑。山上,气候异常,时而云雾缭绕,林木昏暗,细雨霏霏;时而云散天晴,霞光万道,层林如洗,百鸟欢唱。这里既是游览胜地,也是军事要地。
上思县境,十万大山在的东南部,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由三迭系砂岩、砾岩组成。十万大山北麓,在上思境内长约90公里,东窄西宽。东段山脊狭长,平均海拔687米,其中大龙山最高,海拔995米,山峰呈锯齿状,坡度在45-55度之间;中段山脊平均海拔1194米,坡度50-60度,个别山峰60度以上。西段间存小型的山间盆地,纵谷发育,山脊平均海拔1082米,坡度50-60度,部分山峰60-70度。土壤主要为紫红色土、黄壤和赤红壤,表土层较深,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山谷多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红椎、苦梓、黄樟、五节芒、箭竹和矮生芒竹群丛占优势,其中1000米以上山顶只长矮生芒竹、龙须草和黄草。松树多生长在800米以下的山坡。十万大山在军事上易守难攻,便于掩蔽和转移,为险要之地。
宁明县境,十万大山的余脉从本县境东南走向西部,横亘南部全境,绵延50余公里,海拔600米以上的大山共201座:扶绥县南部,十万大山伸入广西形成余脉四方岭,呈东西向伸展。
灵山县西北部,十万大山余脉延伸入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
十万大山,东起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贵台,西至中越边境,分布于钦州、防城、上思和宁明等地。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长100多千米,宽30-40千米,总面积达2600平方千米,为广西最南的山脉。
特别声明: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九郎山前峰吴家大岭海拔282米,主峰洪武寨(又名枫树寨)328米,是长株潭三市结合部方圆千余平方公里内最高的山头,分别比昭山高出142.5米、96.5米,枫树寨比岳麓山还高出31米。登上山来,春则云蒸霞蔚、晨雾缭绕,冬则冰晶如玉、一片银白,登高眺远,市区风光尽收眼底。
2025-09-2953阅读梁王山古称装山。据东汉志云:装山出铜,即指梁王山出铜,但后汉郡国志说俞元怀山出铜,非装山也。说明装山不产铜,至今也未发现有铜,以此考证说明,梁王山古称装山而非怀山。当地还相传昔有虎自碧鸡关渡滇池窜到梁王山为民害,土人造栅取之,蛮语称虎为罗,栅呼之为藏,虎栅为罗藏,故又称为罗藏山。
2025-09-12207阅读道人山的由来与明代历史相关,还有诸多神秘的道教文化传说和遗迹著称于世。这里道教文化的传人,是与早在西汉时道人山顶是通往口唐县(今漕涧)的道路有关系的。
2025-09-0819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