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是国家5A级景区,景区内有许多可游玩的著名景点。伊阙门才是龙门石窟的大门,是一座仿汉代的双阙建筑,灰砖垒叠成的门框,朱红色的门面,鎏金的门钉,给人一种古朴厚重之感,伊阙门的门楣之上是由郭沫若先生所题写的“龙门石窟”四个大字。游玩项目景点多,景色优美,适合户外休闲度假。
龙门山位于洛阳城南的伊阙峡谷中,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又称伊阙山、阙塞山、阙口山等。
龙门山原是一个相连的整体,不分东西两山。禹凿龙门,使之分为东西两半,龙门东山于武则天建香山寺后而专称“香山”,而龙门西山则继续称“龙门山”。
“龙门山色”位居洛阳八大景之首,山中分布有龙门石窟、龙门十寺、龙门山森林公园、凤翔温泉、龙门国家湿地公园、银杏仙庄、龙门生态农业观光园、龙门高山牡丹园、中国国树园等诸多景点。
龙门山海拔303.5米,属熊耳山脉分支。地形上属低山丘陵,山势平缓,植被极为茂盛。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又称“龙门”。
龙门山东接万安山,南通伊河大谷,北濒洛阳盆地,西接宜阳丘陵。具体范围,东至郜庄到水泥厂的小道,南至乾元山南山脚和魏湾,西至洛栾公路西五百米,北至龙门镇北公路和铁路桥,面积9.21平方公里。
龙门山系嵩山山脉之分支,走向由西向东,至龙门突然断裂,分成东、西两山,巍然对峙,伊水中流(河谷宽150—300米),形成一座天然“石阙”,故古称“伊阙”、“阙塞’’。
伊阙西山,古时称钟山、天竺山,俗称昆脊里山。海拔263.9米,与河谷高差116米,山之北有红石沟,山之南有梁沟、岔子沟、柿树沟。
东山因古时盛产香葛而得名香山,海拔303.5米,与河谷高差166米。山之北有青山琵琶峰,南有罗圈沟,万佛沟、吊桥沟、乾元沟,均由西向东开破山梁。
两山南北坡度较缓(20—30º),临河山势陡峭(60—85º),山顶坡度较缓(在15º左右)。伊水西岸的石窟区,悬崖峭立,气势壮观雄伟。
龙门山峰巅,视野开阔,北望古都洛阳和北邙,南望鸣皋山(亦称九皋山),西望宜阳山,东望嵩山,岗岭起伏,层峦叠翠,青山隐隐。
特别声明: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北东走向,南北长2.3公里,东西宽1.2公里。主峰莲花峰,海拔169米。山体由细粒花岗岩构成,山坡陡峻,岩石裸露,经风化侵蚀,大小岩块滚落坡面,形成倒石地貌。
2025-08-2754阅读南朝梁代建有慧聚寺,极具规模,据称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清康熙帝南巡游此,题有“鸢飞鱼跃”一语。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辟为公园,因山形似马鞍,故名“马鞍山公园”;民国25年(1936年)为纪念顾炎武先生,更名“亭林公园”。
2025-08-2772阅读北部山腰治平寺,寺前有直径一丈八尺的越公井,井上有冽泉亭。山上楞伽寺。东南为丁家山,北为宝积山,又北为吴王郊台。东北即三面临水的茶磨屿(茶磨山),相传吴王曾在此射箭比武,故亦称射台。
2025-08-277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