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岩山

七岩山

Qi Yan Shan

定襄城东南15华里处,有一座挺拔的山峰,叫七岩山。岩山腹地有七岩洞,洞内高大宽阔,可容百人。洞顶滴水如珠。长年不绝。洞内有七宝池,故在宋代以前七岩山有七宝山之称。七宝池又名惠泉,小巧如坛,水清见底,雨涝不溢,天旱不涸,用去复来,到位即止。

2025-08-22 11:33:19 浏览20

基本归属

中文名
七岩山
别名
七娘儿山
英文名
Qiyan Mountain
气候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

七岩山的相关介绍

七岩山在山西定襄城东南十五里,自来为忻、定名胜。山洞中流泉滴滴,聚成水池,有“半亩方塘一鉴开”的佳景。元好问游七岩山诗有“落景未知还”句。东魏天平三年(536)僧慧端等造摩崖佛像千尊,称千佛寺,本名灵光寺。寺址在今洞口西北。清李镕经著有《七岩山志》。

岩山腹地有七岩洞,洞内高大宽阔,可容百人。洞顶滴水如珠。长年不绝。洞内有七宝池,故在宋代以前七岩山有七宝山之称。七宝池又名惠泉,小巧如坛,水清见底,雨涝不溢,天旱不涸,用去复来,到位即止。洞内长年潮湿幽暗,只有到夏至前后七天,夕阳西下时,阳光可直射洞底,到时候,洞壁被辉映得金碧辉煌,若置身其中,如入仙境,美不胜收。金代诗人元好问《游七岩山》诗有“落景未知还”之句。定襄县志将“七岩晚照”列为定襄八景之一。在七岩山沟的西壁上,与七岩洞相望,北朝东魏天平年间建有干佛殿(古称灵光寺)。如今殿已不复存在,但千尊摩崖造像仍清晰可辨,并刻有上下两层碑文。

七岩山的地理环境

七岩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留晖村,七岩山佛教有东魏神龟二年(519年)遗迹。自此以后佛教遗存历代多有,佛寺不断扩大,香火绵延至今。

七岩山佛教文化对定襄人影响很大,自古及今不乏布施者。

七岩山最大的价值还在它保存了20块摩崖石刻及碑刻等,其内容涉及历史地理、佛教、古建筑、民俗、物产、环境等。

这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尤其公元840年唐代日本高僧园仁曾光临七岩寺,这就使七岩山佛教文化具有了国际文化意义。

相关图片大全

特别声明: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相关文章
名山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