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武陵山脉属云贵高原云雾山分支的东延部分。其山脉北支分布于湘川鄂边界的有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龙山、东山峰、壶瓶山等,中支沿澧水干流之北有天星山、红星山、朝天关、张家界、白云山等,南支从贵州省境内延伸过来进入省内有腊尔山、羊峰山、天门山、大龙山、六台山等。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地处北纬27°49′50″—28°1′30″,东经108°45′55″—108°48′30″,靠近江口县城、印江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
梵净山总面积为775.14平方千米,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千米。
梵净山,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572米,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为775.14平方千米,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千米。
梵净山是中国南方最早从海洋抬升为陆地的地方之一,距今约14亿年。梵净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保存了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并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繁衍着野生动植物7100多种,是黔金丝猴唯一的栖息地。
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佛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地处北纬27°49′50″-28°1′30″,东经108°45′55″-108°48′30″,靠近江口县城、印江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梵净山总面积为775.14平方千米,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千米。
特别声明: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高台县境内有黑山、盘头山、大青山。大青山,位于规模最大,也最高,其东段的最高峰达2084米。黑山,位于合黎山近西端高台县罗城镇正北,主峰1816米,相对高差200-250米。丘陵低山有方架山、小孤山和慕少梁等。小孤山,位于高台、临泽交界西小口子附近,海拔1641米。
2025-08-1432阅读焉支山,现代地理常称大黄山。焉支源出匈奴语,有多种语意,这里意为天后。相对于匈奴以祁连山为天山,焉支山为天后山。一般认为,其别称胭脂山、燕支山等都是匈奴语的不同音译。删丹山,据旧志载,焉支山谷地近钟山寺处,以晓日出映,丹碧相间如删字,又名删丹山,并以此得县名。
2025-08-143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