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是中国河南省西部山脉。伏牛山为西北-东南走向,长约400公里,是淮河与汉江的分水岭。海拔1000公尺左右,三大主峰分别为鸡角尖、玉皇顶、老君山,其中鸡角尖的海拔2222.5米,是伏牛山最高峰。
伏牛山山名的来历,与唐代云岩寺创始人自在禅师有关。自在禅师本是南方人,学道既成,请恩师指点。恩师说:逢牛则止。自在禅师便由南向北来到野牛岭,从山上下来的几名猎人却劝他一人不可前行,因为岭上有凶猛的野牛,很多路人被它吃掉,猎人三五成群敲锣壮胆才敢走过。自在禅师想起恩师的话,就径直上了野牛岭。野牛岭上古木参天,藤萝缠绕,确实阴森可怖。他正走着,忽听一声吼叫,一头野牛猛地蹿出来。然而,当它的犄角快要顶到自在禅师时,它突然温顺地卧在自在禅师身旁。因自在禅师在此降伏野牛,故八百里绵延山脉,就被称为伏牛山。
伏牛山区位于河南省西部,西与陕西省接壤,东至方城北部,南至南阳盆地北缘,北至崤山。在中国地势的三大阶梯中,伏牛山处在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绵延长约40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伏牛山脉北面之脉发展为熊耳山脉和外方山脉;南面即为南阳盆地。
山地向东延伸到南阳方城东北突然中断,形成著名的“方城缺口”,缺口长约30公里,宽约8-15公里,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山间堆积平原地带,缺口东南又是地势起伏的低山丘陵。“方城缺口”是沟通华北平原和南阳盆地、江汉平原的天然交通要道。
特别声明: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铜鼓岭得名于东汉伏波将军马援遗留铜鼓的传说,现存伏波古道(长899米)、仙姑庵等历史遗迹。山顶风动石重约20吨,传说为牧羊姑娘化石。望京亭相传为苏东坡品茗望京处。
2025-10-1518阅读“积石”一词由来已久。《尚书·禹贡》中有“浮于积石”、“导河积石”之说。积石峡谷自古是兰州黄河谷地通往青藏高原的要隘。历代封建王朝曾在峡口筑积石关屯兵驻守,明河州卫所辖的二十四关中的第一关就是积石关,此地号称“积石锁钥”。
2025-10-1518阅读马啣(xian)山,又名:马衔山,方言称:马哈山,xian古音为哈,方言为古音遗存。(如,下读ha)马啣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传有大石马、小石马、石棺材、金龙池等民间传说。
2025-10-151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