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位于中国中部,跨越河南、湖北和安徽三个省份,是连接这三个省份的重要山脉。大别山的山脉自西向东延伸约380公里,南北宽度约为175公里。
大别山,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坐落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处,西接桐柏山,东延霍山(也称皖山)和张八岭,东西绵延约380千米,南北宽约175千米,大别山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以大别山脉为中心的鄂豫皖地区20余县。
大别山山体构造较为复杂,属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脊柱,为秦岭褶皱带的延伸。呈西北—东南走向,东段呈东北—西南走向,长270千米,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山脊海拔多为1200—1600米。保护区地势为北高南低,其地形自北向南呈阶梯状坡降,依次出现中山、低山、丘陵,并以中山山岳为主要特征。
大别山的最高峰(主峰)叫白马尖(海拔1777米),次主峰多云尖(海拔1763米),第三高峰天河尖(海拔1755米),三峰成品字型三足鼎立。大别山国家森林步道呈东西走向,途经安徽一市四县。大别山地区是中国革命老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壮举,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序幕。
2011年,天柱山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实地验收,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2018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4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湖北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大别山山体构造较为复杂,属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脊柱,为秦岭褶皱带的延伸。呈西北—东南走向,东段呈东北—西南走向,长270千米,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山脊海拔多为1200—1600米。保护区地势为北高南低,其地形自北向南呈阶梯状坡降,依次出现中山、低山、丘陵,并以中山山岳为主要特征。
大别山山地被断层分割成许多菱形断块,东南侧黄梅到桐城一带,山麓线挺直,山坡陡到50°以上,是明显的断层崖。大别山中山面积约占全部山区15%,其余多为低山丘陵。山间谷地宽广开阔,并有河漫滩和阶地平原,是主要农耕地区。山地多深谷陡坡,地形复杂,坡向多变,坡度多在25°~50°。
特别声明: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梁王山古称装山。据东汉志云:装山出铜,即指梁王山出铜,但后汉郡国志说俞元怀山出铜,非装山也。说明装山不产铜,至今也未发现有铜,以此考证说明,梁王山古称装山而非怀山。当地还相传昔有虎自碧鸡关渡滇池窜到梁王山为民害,土人造栅取之,蛮语称虎为罗,栅呼之为藏,虎栅为罗藏,故又称为罗藏山。
2025-09-1272阅读道人山的由来与明代历史相关,还有诸多神秘的道教文化传说和遗迹著称于世。这里道教文化的传人,是与早在西汉时道人山顶是通往口唐县(今漕涧)的道路有关系的。
2025-09-0897阅读会龙山,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市区西部会龙路,资水南岸。东依螺丝顶,西靠凤形山,四周峰峦簇拥,似群龙聚会江边,故名会龙山,现辟为会龙公园。会龙山,它蜿蜒临水,远望如龙骧首,因而得名。
2025-09-0312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