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山,一名余山。名称最早见《禹贡》:“导淮自桐柏”。《山海经》:“淮出余山”。也曾称楚山,《尔雅》曰:“淮出楚山。”又称大复山,云蒙山。
桐柏山,位于中国河南省、湖北省边境地区,其主脊北侧大部在河南省境内,为秦岭向大别山的过渡地带,属淮阳山脉西段,西北-东南走向。狭义的桐柏山指南阳桐柏县南以太白顶为中心的地区。
广义的桐柏山,或称桐柏山脉,指起于南阳盆地东缘,东南至武胜关,西南至湖北的广水、随州、枣阳一线的广大山地,东与大别山相接。山脉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长达120余公里,海拔高度多在400-800米。
在地理上,桐柏山是淮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其中淮河源于主峰太白顶北麓。林地面积135.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8.7%,多为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
大理石、铜、金、铁、硫、石油等矿藏丰富。专家评价“比华山高险、与黄山竞秀”。豫鄂两省多开发有旅游景区。
桐柏山区域不仅有独特的淮源文化,更兼具盘古文化、佛道文化、地质文化和苏区文化,为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
桐柏山,为桐柏、信阳与随州间的交通障碍,山间平靖关、武胜关为交通孔道,京广铁路、国道107线(北京—香港公路)等穿越山区。
桐柏山脉位于豫南山地的西段,河南、湖北两省的边境地带。其中河南占据其主脊北侧的绝大部分。
西北部以南阳盆地东缘为界(方城县境内七里岗以东山地、确山县、泌阳县及舞阳县山地,为桐柏山北延余脉),东南至武胜关与大别山相接,西南至湖北的广水市(原应山县)、枣阳市一线。山脉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长达120余公里,海拔高度多在400-800米,面积2341平方公里。
构成了淮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河南省边境地带的桐柏山主脉可分东西两段,西段是桐柏山的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山脉北麓为河南省南阳市的桐柏县、信阳市;南麓为湖北省襄阳市境内的枣阳市,随州市境内的随县、广水市);东段位于放马岭东南为四望山,呈北北西—南南东走向。一般宽约13公里。
特别声明: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九郎山前峰吴家大岭海拔282米,主峰洪武寨(又名枫树寨)328米,是长株潭三市结合部方圆千余平方公里内最高的山头,分别比昭山高出142.5米、96.5米,枫树寨比岳麓山还高出31米。登上山来,春则云蒸霞蔚、晨雾缭绕,冬则冰晶如玉、一片银白,登高眺远,市区风光尽收眼底。
2025-09-2953阅读梁王山古称装山。据东汉志云:装山出铜,即指梁王山出铜,但后汉郡国志说俞元怀山出铜,非装山也。说明装山不产铜,至今也未发现有铜,以此考证说明,梁王山古称装山而非怀山。当地还相传昔有虎自碧鸡关渡滇池窜到梁王山为民害,土人造栅取之,蛮语称虎为罗,栅呼之为藏,虎栅为罗藏,故又称为罗藏山。
2025-09-12207阅读道人山的由来与明代历史相关,还有诸多神秘的道教文化传说和遗迹著称于世。这里道教文化的传人,是与早在西汉时道人山顶是通往口唐县(今漕涧)的道路有关系的。
2025-09-0819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