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鼓山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与孝感市大悟县交界处,因山上有石如鼓而得名。主峰高464.5米,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据明嘉靖三十五年《黄陂县志》载:“金鼓山在县北一百里,上有石,形如鼓,世传阴雨有声,又名阴鼓山。”
金鼓山三峰鼎立,卓翠横青,北坡有一洞,名仙人洞。据传为当年仙人所居,故称“仙人洞”。洞内有石梯,可顺梯而下,愈深愈狭,黝黑幽深,不知其底,据说可通到河口,但不知是否,至今无人探究。洞附近建寺庙,有古井、鱼塘,水清石碧,景色明丽。其旁有沟,名巴山沟。沟中有一巨石浑圆如鼓,即所谓“金鼓”。据说,鼓下有石室,藏有金碗、金筷子、金餐具,可供凡间之人招待贵客时借用。后因一富户贪财,借而不还,被仙人用法术收走金餐具,自此石室关闭,再也见不到这些金餐具了。仙人洞附近有一石塘,水清石碧。据说是当年仙人饲养金鲤以供观赏之地,故称“金鱼塘”。金鱼塘下有一古井,井水甘洌,一年四季不涸不溢。传说,人有小病小痛时,只要饮几口井水就立即痊愈,故称其为“佛水井”。
金鼓山底至山脚建有上、中、下三寺,上寺和下寺尚有遗址。相传,有一得道高僧在上寺隐住,每日吃斋念佛,油盐不缺,原来寺前有一巨石,上有一眼,每天流出一定量的油盐供高僧食用,这块石头被人们称为“油盐罐”。后有一贪心财主发现了这个秘密,就偷偷地拿着斧头、凿子去打这个油盐罐的泉眼,希望它能多流出一些油盐拿去卖钱,但自从被凿后,“油盐罐”什么也没再流出来,高僧悄然隐退,财主什么也没得到,上寺自此败落。但寺前尚有水库,水清澈见底,这里产的茶叶以天然清香而闻名。下寺也以盛产清茶而闻名,茶园面积200多亩,山脚有水库,可供垂钓。
金鼓山是由斑状花岗石构成,其石色泽美观,质地坚硬,是建筑所需的天然优质石料,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所用石料均从此山采集。山上土层较薄,上部为白沙土,下部为油沙土,极适宜茶叶生产。这里所产的“金鼓茶”,因汤色碧绿,香气清馨,滋味醇厚,具有清心明目、延年益寿之功效而闻名遐迩。
特别声明: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九郎山前峰吴家大岭海拔282米,主峰洪武寨(又名枫树寨)328米,是长株潭三市结合部方圆千余平方公里内最高的山头,分别比昭山高出142.5米、96.5米,枫树寨比岳麓山还高出31米。登上山来,春则云蒸霞蔚、晨雾缭绕,冬则冰晶如玉、一片银白,登高眺远,市区风光尽收眼底。
2025-09-2953阅读梁王山古称装山。据东汉志云:装山出铜,即指梁王山出铜,但后汉郡国志说俞元怀山出铜,非装山也。说明装山不产铜,至今也未发现有铜,以此考证说明,梁王山古称装山而非怀山。当地还相传昔有虎自碧鸡关渡滇池窜到梁王山为民害,土人造栅取之,蛮语称虎为罗,栅呼之为藏,虎栅为罗藏,故又称为罗藏山。
2025-09-12207阅读道人山的由来与明代历史相关,还有诸多神秘的道教文化传说和遗迹著称于世。这里道教文化的传人,是与早在西汉时道人山顶是通往口唐县(今漕涧)的道路有关系的。
2025-09-0819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