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岩山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北,离县城约10公里。古称“瑞岩丹洞。”分前后二岩,前岩为宋宣和年间因乐居士所辟;后岩是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发动军士开发的。2021年10月,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瑞岩山,分前岩、后岩两部分。
前岩始辟于北宋年间。宋宣和四年(1122年)因乐居士在山南开辟景物,并创建了瑞岩寺,佛殿梵宫依山而筑。元至正元年(1341年),有人于瑞岩寺西垣外,利用一方天然岩石就地凿成一座高6.4米、宽8.9米、厚约8米的巨型弥勒佛坐像。这尊佛像雕技精湛,笑态可掬,在腰腹之间,还雕有三尊小佛,构图布局颇具特色,堪称元代佛像雕刻的杰作,是福建省最大的佛教石雕像。
后岩辟于明嘉靖年间,比前岩晚了数百年。岩上建有报恩寺。明嘉靖间,倭乱已经平定,戚继光利用疆事之隙,发动军士开辟大洞天、宜睡洞、归云洞诸景,把游览范围扩大1倍以上。他把山南山北新开辟的景物寓意命名为:蓬莱峰、醉仙岩、醒心泉、双龙洞、归云洞、冲虚洞、振衣台、望阙台等等,还更改一些不贴切的景物名称。如把自在门改为穿云洞,把山光水色亭改为皆醉亭,又在亭后命名一石为独醒石。在望阙台旁,刻有他所赋的诗:“万里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乘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诗中表达了他驰骋沙场、勤劳国事的耿耿忠心。此外,戚继光还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九月,写了一篇《瑞岩开山记略》,立碑于弥勒像左,还撰有《瑞岩寺新洞碑》文,称这里有37洞天胜景,并记述他在弥勒岩旁设宴庆功的盛况。
瑞岩山上著名景物还有佛窟岩、天章岩、桃花洞等,都是古人精心开辟出来的。
2021年10月19日,福建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福清瑞岩山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特别声明:远山百科网所有图文内容仅供网友参考与学习,本网不对以上内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长宁河作为长江三级支流,发源于兴文县仙峰苗族乡,经珙县、长宁县多个乡镇,最终在江安县汇入长江。中山所在的长宁县境内河段流程为66.6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2%。
2025-11-1524阅读
该山最早见于史料记载为元代初期(约1260年),蒙古巴都部在此垒建敖包开展祭祀。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汉族工匠增修真武神祠,形成汉蒙融合的宗教建筑群。民间传说因真武大帝显灵降雨,故更名为乌云山。
2025-11-1521阅读
天平山以怪石、清泉、红枫“三绝”著称,山上奇石嶙峋,危耸峭峻,似封建时代大臣朝见皇帝用的附笏一样,人称“万笏朝天”山腰有钵盂泉,又名白云泉,泉水醇厚甘冽,相传茶圣陆羽品评为“吴中第一水”。山东南麓之古枫林,为明代万历年间宋代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植于这祖茔之地。
2025-11-1435阅读